先後獲蘭州大學傳播學碩士學位👨🏻💼、南京大學法學博士學位,復旦大學新聞意昂3博士後科研經歷◀️。2002年獲聘南京大學新聞傳播意昂3副教授,2010年晉升南京大學新聞傳播意昂3教授,2015年聘為南京大學新聞傳播意昂3博士生導師🍦。兼任中國新聞史學會媒介法規與倫理研究委員會副會長🐕🦺。
科研成果先後獲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2項,江蘇省哲學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◾️、三等獎4項。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2項,主持教育部、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4項。出版個人學術專著、合著及教材13部。發表學術論文百多篇🏃♂️➡️,其中CSSCI來源期刊論文70余篇,被主要學術摘編期刊轉載近20篇。主要研究方向為大眾傳播法🤯💛、新聞傳播倫理、傳媒與公共政策。
1.教育部第八屆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(2020)
2.教育部第六屆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(2013)
3.江蘇省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(2020)
4.江蘇省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(2018)
5.江蘇省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(2016)
6.江蘇省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(2012)
7.江蘇省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(2010)
8.江蘇省高校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(2010)
9.中國大學出版協會第二屆優秀學術著作獎二等獎(2012)
10.第七屆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(2010)
11.第八屆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(2012)
12.第七屆(2018年度)全國新聞傳播學優秀論文(2019)
13.第三屆(2014年度)全國新聞傳播學優秀論文(2016)
1. 授權與限權𓀜:新聞事業與法治,新華出版社,2001年🧛🏽♂️。
2. 論當代中國媒介權限,群言出版社🥲,2007年👩🏻🚒。
3. 新聞媒體與微觀政治,復旦大學出版社,2008年🉐。
4. 批評性報道法律問題研究,意昂体育3平台出版社,2011年。
5. 網絡公共性表達法治問題研究→,中山大學出版社,2017年。
6. 新媒體環境下隱私保護法律問題研究,復旦大學出版社🎞,2018年。
7. 媒介話語權解析👮🏻,新華出版社🐷,2007年。
8. 新聞輿論引導論(合著)👨🏽🔧,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2001年。
9. 報紙業務新理念探析(合著),蘭州大學出版社🪨,2005年🧏🏽♀️。
10. 執政黨與大眾傳媒(合著),江蘇人民出版社🧏🏼,2010年😠🏃♀️。
11. 當代中國政治參與研究(合著)🤛🪖,南京大學出版,2011年。
12. 新聞法規與職業道德教程(教材 合著)🥄👩🏽🍼,復旦大學出版社,2003年👩🏿✈️。
13.馬克思主義新聞觀:理論與實踐(教材 合著),江蘇人民出版社🔪,2015年👨👨👧。
(2000年以來部分論文)
理解新聞價值的兩種邏輯🏃🏻♂️➡️: 商品主導與服務主導🤽🏿♂️,國際新聞界2022年第2期🕍。
我國未成年人網絡情色內容的治理優化,社會科學輯刊2022年第3期🥳。
新聞短視頻著作權益合理抑製探討,中國編輯2022年第5期。
私力救濟中涉“性”隱私網絡公開🥷🏼🖐🏿:法律抑或倫理問題🗂,新聞與傳播研究2021年第7期。
英美早期誹謗法製度下出版自由理論的實踐困境,意昂体育3平台學報2021年第4期🏵。
新聞透明性👨🏿🦲:內涵、邏輯與價值反思🚵♂️,新聞大學2021年第4期。
論私法範疇的媒體權利:基於《民法典•人格權編》條款,新聞與傳播研究2020年第8期。
突發危機事件中謠言追責的理性問題,學術前沿2020年第5期。
媒介文化:倫理抑或權利範疇生活方式🤞🏿,學術月刊2019年第12期。
論新媒體環境下隱私收縮性保護與價值差序,湖南師範大學學報2019年第3期。
馬克思、恩格斯“報刊批評精神”中國化的司法層面探析👨👦👦,南京社會科學2018年第8期。
城市文化經濟學視域下的中國傳媒產業空間集聚發展研究,新聞與傳播研究2018年第8期👨🏿✈️。
論網絡政治性表達的內涵及價值🏏,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17年第3期。
馬克思新聞出版自由觀的歷史背景及實質內容😘🤷♂️,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7年第12期。
網絡批評性表達不應過度援引“尋釁滋事”追責,新聞記者2016年第9期。
互聯網與大數據環境下隱私保護困境與規則探討,暨南學報2015年第10期。
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《決定》對強化媒體批評權意義,中國出版2015年第9期。
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對隱私保護傾向從寬原則👨🏼🚀,新聞記者2015年第2期。
新媒體涉私內容傳播與隱私權理念審視💂🏼♀️,學術月刊2014年第12期。
網絡環境下隱私保護理念應做必要調適,中國出版2014年第10期。
論記者之“優”的道德評價標準,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3年第12期🧑🏼🏫。
新媒體環境下對隱私權的認知與保護🕴,新聞記者2013年第8期💁♀️🧙🏻。
試論新聞媒體在公共政策論辯中的功能優化,學術研究2013年第2期🐃。
社會性媒介使用與隱私意識法律化原則探討🧔🏿,國際新聞界2012年第3期🧔🏽♀️。
新聞輿論引導與公正價值,南京社會科學2012年第3期🫂。
新聞職業道德形成和發展的基本線索👨🎨,當代傳播2012年第1期。
市場化藝術行為的批評尺度✴️,新聞記者2011年第9期。
網絡輿論監督的困局:偏刑主義地方政策🙇♂️,當代傳播2011年第4期。
亦析美國新聞界“揭黑運動”,新聞大學2011年夏季號🫱🏻。
新聞侵權問題與法官的法律尺度,新聞記者2011年第3期🚜。
批評意見表達的法規範問題,國際新聞界2010年第12期。
媒體與司法關系如何規範,當代傳播2010年第3期✪。
十年:媒體侵權訴訟的“公眾人物”理念🧹,新聞記者2009年第12期。
道德與倫理:新聞職業操守解讀,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年第11期👳🏽♀️。
也談“人肉搜索第一案”判決,新聞記者2009年第7期🔙。
批評性報道的法律意識與司法環境,國際新聞界2009年第3期。
領導與管理者引導輿論能力問題淺析,當代傳播2009年第3期。
政策議題建構中的新聞報道作用分析,南京社會科學2008年第4期。
批評性報道的法律三題,新聞記者2007年第4期🏌🏼。
首例博客名譽侵權案法理探討,國際新聞界2007年第2期🪀💸。
公共政策的完善機製:大眾傳媒👨🍼,江淮論壇2006年第6期。
大眾媒介在政府政策行為中的作用🪧,新聞界2006年第2期。
大眾傳媒與執政能力建設,當代傳播2006年第2期。
論傳媒政策的“公共性”🤪,新聞大學2005年秋季號👩👩👧👧😖。
新聞媒介話語權辨析,當代傳播2004年第2期🧙🏼♂️。
“授人以漁”理念與新聞發現力培養,新聞界2004年第4期。
“貼近生活”中應蘊含社會共享價值👳🏻♀️,新聞記者2004年第8期。
對“新聞必須真實”命題的思考 新聞知識 2003年第6期。
應當意味著能夠”,新聞界2003年第1期🚻。
新聞素材處理應強調的幾點意識💆♂️,新聞界2002年第2期🦹🏻♂️。
阻卻輿論監督止於官司的思考🚣🏽♀️,當代傳播2002年第2期。
網絡理性的兩個突出話題💭,新聞記者2001年第12期。
一起侵犯肖像權的新聞官司🤱,新聞記者2001年第5期。
法律法規意識與新聞報道🥕,新聞大學 2000年冬季號。
1.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“互聯網與表達權的法律邊界研究”(2015—2022)
2.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“新媒體環境下隱私保護法律問題研究”(2012—2016)
3.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“批評性報道法律問題研究”(2006—2010)
4.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“媒體融合中的版權理論與運營研究”子課題(2019—2024)
5.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項目“網絡公共性表達法治問題研究”(2011—2015)
6.主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“大眾媒體在政府政策行為中的作用研究”(2006—2008)
7.主持江蘇省哲學社科基金一般項目“我國傳媒話語權理性拓展研究”(2004—2006)
8.主持江蘇省哲學社科基金一般項目“網絡輿論調控政策研究”(2011—2015)
《傳播倫理與法規》、《新聞傳播政策與倫理》